德國漫畫新世代--《Canicola No.12 Germania》
Canicola,2014,意大利。
來自意大利波隆的Canicola團隊,是當代歐洲漫畫壇一支不能錯過的勁旅。主腦Edo Chieregato和Andrea Bruno,2006年召集波隆藝術學院幾位優秀學生來畫漫畫,推出Canicola合集,每年一期嚴選精銳作品,由於編選眼光獨到,出版即引來熱烈回響,後來陸續引入海外作品,並出版多部漫畫單行本,可謂當今水準最穩定紮實的漫畫出版社之一。
《Canicola》來到第12期,德國特集,請來二十幾三十歲出頭的新世代漫畫家,個個意氣風發,漫畫、插畫、動畫、平面設計頭頭是道,周身刀張張利,而這種跨越漫畫/繪畫/書寫/設計界限的作品,正是Canicola選材方針。Anne Vagt 平面幾何拼貼作品,筆劃色彩紙材線條空間拿捏準繩;Josephin Ritschel鉛筆灰黑與網點出奇配合,故事裡猛虎出籠禿鷹相博,氣氛詭異;Jul Gordon淡麗的水彩和硬筆,繪出透徹流麗的空間感,寫出一段準備派對的日常生活小品,恰如散文詩;一向專事絲網印刷出版的Paul Paetzel,用色俐落,講一位工廠裡被解僱員工的復仇記,非常緊湊;Sophia Martineck十五幅單幅作品,記錄南美之旅所見所聞,木顏色和粉彩色澤溫熱,風情洋溢,她處理立體空間自有一套,透視似有似無,非常標誌;Maria Sulymenko大膽使用污濁的色彩配搭,簡約的構圖卻能製造深邃的氛圍,寫出內心的陰暗;還有Aisha Franz三篇處境喜劇漫畫,描寫一位陽光少女與脾氣矮仔的生活趣事,造型飽滿有活力,分鏡節奏縝密,笑位藏在細節裡,細細讀大聲笑,是這期合集的點睛之作。
近年常有聞歐洲創作人移居德國,因其房租低廉,不必捱貴租,直接促進各界發展。這批新生代漫畫家之中,在兼顧插畫設計等工作同時,不少自組微型出版社限量印刷出版,小規模作業,再串連各單位舉辦書展、漫畫節等活動,砌磋交流,可說是繼九十年代獨立漫畫在法國爆發以後,後起的漫畫浪潮。回首香港,炒樓和貴租是各行業委靡不振、文化積弱的罪魁禍手,句號。
* * * * *
漫畫大師武林秘笈--手塚治虫《漫畫入門》
武陵出版社,1979,台灣。
《漫畫入門》既寫給普羅讀者,鼓勵家長和教師學習基本漫畫技巧,來跟小孩和學生溝通,同時亦是寫給立志投身漫畫行業的人,傳授繪畫和編劇的要訣。手塚大師毫不吝嗇手筆,一邊解說一邊配以多種圖例說明,條理分明。他起首即指出漫畫是慾望的映像表達,把你心中當下所想的,信手畫出來,例如討厭公司上司,就把他畫出來,再加個拳頭,便可揍他一頓。沒有慾望,就沒有想畫的衝動。
構圖而言,手塚主張「省略、誇張、變形」的手法來塑造角色的基本造型,而即興塗鴉繪畫,常比深思熟慮畫出來的人物更為生動;加上記憶力和觀察力的訓練,去充實角色的性格,性格確定了,編寫劇情就更為自然。編劇方面,無論利用順序的演繹法,或倒序的歸納法,或四格漫畫的起承轉合,漫畫寫得好不好全在乎構思是否異想天開。至於編寫長編故事,則須擬定劇本大綱,然後豐富內容,再潤飾細節,手塚形容好的故事像棵壯健的大樹,枝葉粗細有條理而整體宏偉,而差的故事就像怪樹一樣盤根錯節,枝椏糾纏,形態委屈。
除了技法上的老生常談,手塚字裡行間還分享了許多人生經歷,如幼時母親口述的民間故事,如學生時代在街上被美軍揮拳欺負的經歷,如投稿挫敗卻導致《小白獅》的誕生,又或是作畫工具的一些個人喜好等等,都令滿足讀者對手塚的好奇心。書中附錄除了手塚訪談,還教家長和老師如何畫漫畫,用漫畫來教育小孩和學生;最後還有介紹「中國十一位漫畫家」一章,裡面介紹的均是台灣漫畫家,一方面這應是台灣報禁年代,審查機構常禁止台灣本地的漫畫出版、卻批准日本漫畫的中譯出版,故以附錄形式出版來介紹台灣漫畫,真是委屈;另一方面當時台灣仍有「反攻大陸」的意志,故以「中國」自居。現今地球轉了千百萬次,如此方針出版的《漫畫入門》可算是時代見證了。
(原刊於「動漫基地」網站,2015年3月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